[转帖]
Source: unknown.
一说起德国制造,大家都觉得好,大到汽车,小到螺丝刀,但他们为什么好,到底好在哪,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
德国制造的口碑是建立在一个非常有意思而且关键的观点上:不相信人。德国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人都会犯错,都会有误差,特别是在生产环节,这些人引入的负面影响经过流水线的每个环节逐级放大,必然会最终影响产品的品质。
因此整个产品的生产工程中,人的因素越多,最终产品出问题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德国人提高品质的思路非常直接,就是在生产环节要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把人的天然影响降低到最小,把每件事情都分解成机器(或者人像机器一样动作)能简单执行的。换句话说,就是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只要机器能做的,在成本合理的范围内,就坚决不让人做。
德国制造的特点:
一、流程化:
上图是大众汽车1969年的生产流水线,自动化程度比现今国内很多车厂的自动化程度都高。生产流程化的核心目的就是把生产过程切分成非常细小的片段,每个片段都遵循严格的顺序加工,片段之间用自动化的传动装置连接起来,每个片段简单到不需要人工操作的时候,就被机器取代了。另一个行业的例子,说起软件公司,大家都记得微软之类的美国公司,但是做流程软件最成功的却是德国的SAP,他们把企业(甚至非生产型组织)内部所有流程都固化到软件里面,把企业里面每个人都通过软件固化到一个功能,最后完成了企业的可靠高效运作,这就是流程化的威力。(我想企业里面用过SAP的ERP系统的人,特别是财务采购之类的肯定特别熟悉)
二、可测量:
上图是Carl Zeiss在1973年推出的三维测量仪器,精度0.5微米,给精细工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能优异的各种测量仪器仪表也是德国人造的比较好。他们希望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可以精确测量到产品和生产线的各种问题并及时纠正。通过这些测量手段,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反馈回路来保证生产的产品品质波动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这是保证产品品质的重要前提。另一个大家熟悉的行业的例子,德国人的厨房比咱们中学生的化学实验室设备还要多,所有食材都是要用精确测量的,当然,所有加工时间和关键环节的加工温度也是需要精确测量的。
三、自动化:
自动化就是把人类不擅长做的重复易错的交给机器人。特点:工厂完全是机器自己在生产,而人的作用被形象化为两种:一是做生产规划,下达生产指令;二是给机器打下手帮助保持生产线高效可靠运转。
举个例子,有一个德国的老工程师,没有什么学历,从德国的职业教育学校FH毕业后就在机械工程师岗位上干了三十多年,德国所有核电站的蒸汽轮机都是他负责安装调试的。在部门里面非常受尊重。(上图核电厂蒸汽轮机的大小、旁边梯子高低得到直观的对比)这种知识经验的积累对于可靠的生产和工程质量事关重要。
这里插一个我遇到的德国人的故事:
我呆过的一家工厂买过一台德国克劳斯玛菲公司的离心机。调试的时候派来了一个大胖子老外,是克劳斯玛菲公司的现场工程师,当时是给我们调试他们公司生产的离心机,那个离心机的转鼓直径2050mm,诺大的机器运转起来非常平稳。此人电气、仪表、工业自动化、电气焊等,只要和他们设备有关的,全部都会。后来我们还有台他们公司生产的转鼓过滤机,想让他给看看,结果他拼命摇头,他说他仅仅是离心机工程师,不是专家。
五、工具化:
大家都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德国人喜欢工具,几乎可以说做每件事情都有专门的工具,而他们的家中几乎都有自己的工具箱或工具室,他们喜欢自己制造东西,小到孩子的玩具、家中的家居,大到自己的房子。
这里再插一个我遇到的德国人的故事:
还是我呆过的一家工厂,焙烧窑用的是德国扎克公司的燃烧器,油气两用。有一次油气比失调,大家都不敢动,于是请了扎克公司的服务工程师过来。那是2002年,每天服务费为1100德国马克,从出他们公司开始算。然后这个工程师带了一个箱子,里面的工具非常全,很多还是非标,根本就没给我们要任何工具就解决了问题。
同上一点,他只会调节这种燃烧器,太专一了
德国制造那么多,说实在的,也有其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的制造业并不适合制造快速消费和变化的产品,因为但凡一个产品使用寿命就是20年以上,这让回头客很尴尬。
德国已经进入了后工业时代。也就是说一座工厂里面没有一个自然人,所有的工序从进料,生产,质量检查,成品包装,货物堆栈全部由机器完成。整个车间几乎只需要有一个人监控,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生产。作为“操作工”其实本身就是工程师,他只需要按下按钮和定期排错。
德国制造的思维
有个故事:一个朋友找一位德国同事问路,德国同事很nice的跟我说,你等1个小时来找我,我要上网查一查。想想无非就是google一张地图,然后打印出来。结果一个小时回来,发现她不仅打印好了地图,标记好了路线,甚至还标记上了哪里会比较容易走错,最后用一个塑料封皮非常精致的套好交给我,最后用一张便签纸写好她的电话,交给了这位朋友,并且说,找不到路,随时可以打电话过来问。
德国同事只要是为别人提供service的时候,他一定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他像我索取这个service,他真正需要的都是些什么”。反过来看一些中国同事,很多时候只是把为别人提供service当做一个任务,最主要的要求达到了,在deadline之前对付对付就可以了。
这种想法大到做产品的角度会变成什么。同样是做汽车,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四个轮子,能跑。普通的思路是,只要是四个轮子,能跑的,其他材料能省就省吧,赚钱第一。德国人的思路会是,如果我是驾驶员,那么在驾驶的时候,除了四个轮子,能跑,我还会需要什么。
德国产品的奥秘
设计:欧洲人崇尚低调的奢华,尤其是在上流社会中,夸张的LOGO和设计最不讨喜。而德国制造就完美切合了这种消费心理。以德国的钢笔(LAMY、宝丽金)为例,最简单的设计往往能够赢得消费者的喜爱。而代表工业设计最高水平的红点奖中,德国实用又低调的产品总是最受欢迎。
品质:是产品的灵魂,德国人对品质的追求几乎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不过,这种追求并不止于产品外观,德国人往往在越是看不见的地方就越发仔细。在慕尼黑的宝马博物馆中陈列着这一奢华汽车品牌的早期发动机产品。我看见上世纪20年代生产的一台星型发动机上,每个螺栓都用铁丝线连接,工程师出身的家父告诉我说,这样可以保持每个螺栓的力矩相等,由此就不难解释德国制造称霸全球的原因了。
技术:毋庸讳言,正是看中了德国的技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才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亲近德国。在这个工程师和科学家立国的国家里,男女老少对科技的热情可以从每年各种各样的博览会中窥见一斑。就连即将到来的慕尼黑啤酒节,也有展示最新技术的展台。
服务:也是德国制造的一大法宝。一般而言,购买了德国公司生产的产品,售后服务都能得到保障。“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找我们,”而德国产品虽然在一定时间内有着随时可以退货的服务,但出现的退货率却寥寥无几。而服务态度是让人最能直观的感受到的。
德国产品到底好在哪
真正的德国产品质量源头在于对细节的把握和精益求精,很多德国企业追求的并非是财富的积累,而是科技和产品的实用性,所以几乎看到不德国本土有哪些产品的广告绚丽多彩,或外包装精美诱人(除了知名的全球化产品)。
德国产品很少去以价格竞争同行业产品,一是有行业保护,二是所有人都知道,价格并非决定一切,甚至有可能让整个行业都陷入恶性循环,他们更愿意在保证利润的同时,让利润转化成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完善上。
德国的产品更新换代并不快,但关注每一个产品的质量和价值,几乎没有一个德国公司可以一夜暴富或是成为全球焦点,他们往往是专注某一个领域或某一种产品的“小公司”、“慢公司”,但很少有“差公司”、“假货公司”,他们拥有百年历史的小公司很多。
我们不说汽车这样的大家熟悉的德国代表产品,说一些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德国小物件和服务,来看看德国产品到底好在哪。
儿童食品:所有凡是和食品有关的产品,特别是儿童食品,在安全性上,从配料到生产加工,再到出售都有严格的规定和检验。以奶粉为例,德国奶粉不允许3岁以下儿童所食用的产品中含有人工添加香料甜味剂等,并且所有奶粉是不允许做大量广告宣传,而所有奶粉都视为药品监管行列,除了奶粉外很多母婴产品也都被只允许药店出售。
成人食品:成人食品和儿童食品一样都有严格的检验和规定,比如德国巧克力,所有的德国巧克力都被规定要使用天然可可脂作为原料加工生产。众所周知巧克力中的天然可可脂可以防止心血管疾病,但很多厂家为了节省成本使用人工代可可脂,而这种代可可脂导致肾功能衰竭、动脉硬化等。
护肤品:德国很多护肤品牌可能没有法国的知名度高,但我所了解的几个有名的德国有机护肤品品牌,比如德国世家和维蕾德,都为自己的产品建立了有机植物园,专门为产品提供有机原料,保证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清洁剂:清洁剂本身都含有化学成分,对人体的危害或多或少,但德国本地生产的非工业用途化学产品,如清洁剂、洗手液、洗洁精等,除了有清洁杀菌的功效外,绝大多数都采用生物降解技术,也就是说,靠微生物分解其中的化学成分,将化学对人体的危害降到最低。
厨房用具:很多人质疑为什么德国一个锅就要几千元,到底贵在哪,其实德国的锅具不仅仅是因为材料质量和生产加工优秀,还有很多其中都蕴含了科技。比如喜力特的锅具具有天然抗菌和耐高温属性,而菲仕乐的锅具则要经过9000道工序生产加工,节能环保,极佳的传热效果。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说用德国的锅具一根蜡烛就可以做一顿佳肴。
生活用品:其实最能体现德国制造的产品就是它的生活用品,讲究的就是一个品质生活的概念,比如保温壶,简直就是集功能、科技、设计为一身的艺术品,再比如滤水壶,德国有一个品牌的滤水壶既能过滤无机有害物,还能过滤有机有害物,且滤后的水质富含镁元素。
德国的小家电:博世Bosch,博朗Braun,美诺Miele,西门子Siemens这些品牌足以代表了德国家电高品质精髓。甚至他们的科技含量不少于他们的汽车技术。比如博朗的负离子技术,美诺的外设蒸汽发生器技术等等。
德国的保健护肤品:几乎著名的德国保健护肤品牌都有自己的实验室和植物种植园,来保证取材的天然有机品质和产品提炼技术,而且部分产品智能在当地药店购买。这点与很多著名品牌不同,德国人把钱用在研发和品质上,而非广告和推广上。
产品相关服务:产品服务本身依托于完善的保障制度和保险制度,因此所有的产品都会有完善的售后和其他服务,比如在网购的过程中,承担第三方的物流服务人员是绝对不会乱扔包裹导致包裹破损,或是送货态度恶劣。
国内流传着几个小故事:
一、帐篷的故事: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后,灾区陆续收到各国援助的帐篷等救灾物资。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灾民们相互打听住的是哪个国家的帐篷,而住德国帐篷的灾民往往引来周遭羡慕,因为德国的帐篷质量是最好的。
二、钟表的故事:德国殖民时期在青岛江苏路修建的基督教堂的钟表迄今运转正常。2010年,在华投资生产大型齿轮的一名德国商人陪父亲在青岛游览时看见了这座钟表,老人顿时认出了钟表所用的齿轮便是由他的家族企业供应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德国商人表示:“根据目前的使用情况,这些齿轮没有任何问题,还能再用上300年,真要维修时,恐怕要到我的曾孙一代了。”
三、桥梁的故事:1906年,德国泰来洋行承建甘肃兰州中山桥,1909年建成。合同规定,该桥自完工之日起保证坚固80年。在1949年解放兰州的战役中,桥面木板被烧,纵梁留下弹痕,但桥身安稳如常。1989年,距桥梁建成80年之际,德国专家专程对该桥进行了检查,并提出加固建议,同时申明合同到期。如今,中山桥仍然照常使用,并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无论是帐篷、钟表、桥梁,还是汽车、火车、轮船,“德国制造”大致具备了五个基本特征:耐用、务实、可靠、安全、精密。
但“德国制造”的光环并非与生俱来,从历史上看,“德国制造”经历了由弱到强、由辱到荣的“灰姑娘”式的蜕变进程。“德国制造”之所以能够迄今长盛不衰,并在全球化时代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德国制造业科技创新、标准化建立的体系保障。
一、是科技创新体系。
德国历届政府十分重视制造业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着力建立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知识传播和人力培训为一体的科研创新体系。它的最大特色是个人、企业和政府的统一:科研人员出成果、企业出资本、国家出政策并负责对企业和科技界进行沟通和协调。金属加工微信,内容不错,值得关注。德国企业对研发投入毫不吝啬,研发经费约占国民生产总值3%,位居世界前列。据统计,欧盟企业研发投资排名中,前25位有11家德国公司,排名第一的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年度研发费高达58亿欧元。
二、是标准化和质量认证体系。
德国长期以来实行严谨的工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为德国制造业确立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是建立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德国标准化学会(DIN–DeutschesInstitutfuerNormung)所制定的标准涉及建筑、采矿、冶金、化工、电工、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卫生、消防、运输和家政等几乎所有领域,每年发布上千个行业标准,其中约90%被欧洲及世界各国采用。二是建立公正、客观的质量认证和监督体系。既有效协调了本土企业间的竞争,又确保了“德国制造”的质量,还整体提升了“德国制造”的竞争力。
是什么制造了“德国制造”
德国制造企业所采取的增加创新投资的措施,进而占领技术制高点,提高了产业竞争力。
德国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其过硬的产品质量,而过硬的产品质量源于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在德国制造业公司的营业额中,27%以上是来源于创新产品。这些创新产品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市场来说都是新颖的。尖端技术产品的营业额中,7%以上用于研发。而高科技产品的研发预算则在全部收入的2.5%-7%之间。通过快速实施最新的创新技术,公司能够迅速在各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
德国制造文化内涵及关键因素
德国人“理性严谨”的民族性格,是其精神文化的焦点和结晶,更是“德国制造”的核心文化。其在制造业的具体表现,则可归纳为五大行业文化。
专注精神
在德国,“专注”是其“理性严谨”民族性格的行为方式。德国制造业者,“小事大作,小企大业”,不求规模大,但求实力强。他们几十年、几百年专注于一项产品领域,力图做到最强,并成就大业。“大”并不是目的,而是“强”的自然结果。这恰恰印证了老子的哲学:“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中国制造业乃至各行业,目前还普遍存在“超常规、跨越式放量发展”的浮躁现象,耐不住寂寞和诱惑,缺乏专注精神。
标准主义
德国人“理性严谨”的民族性格,必然演化为其生活与工作中的“标准主义”。德国人生活中的标准比比皆是,如:烹饪佐料添加量、垃圾分类规范、什么时间段居民不可出噪音、列车几点几分停在站台的哪条线。他们是一个离开标准寸步难行的民族。这种标准化性格也必然被带入其制造业。全球三分之二的国际机械制造标准超过3万项来自“德国标准化学会标准”–DIN,是“德国制造”的基础。
精确主义
德国人做事讲究精确,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都很突出。德国人不精确的话不说,不精确的事情不做。据《欧洲时报》报道,德国制衣业委托一家研究所重新测量和统计有关德国人身材的数据,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准确的制衣尺寸。精确主义直接给德国制造带来了精密的特性。
相比之下,中国语言中的高频词汇“差不多”,在表现中国人驾驭“不确定性”功力的同时,则也显示了一种负面的不求精确的模糊性和随意性。中国制造普遍精度不高的文化原因,就包括这个“差不多”文化。
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是“专注精神、标准主义、精确主义”的综合表现;而“完美至臻”则德国制造的根本特征。
追求完美(Gruendlichkeit)的工作行为表现是“一丝不苟、做事彻底”,也就是“认真”。这已经是德国人深入骨髓的性格特征。德语有一谚语:“犯错误,都要犯得十全十美。”德国人做什么都要彻底到位,不论是否有人监督,也不论是职业工作还是做家务,做不完美、有瑕疵就深感不安。
秩序(程序)主义
“标准主义”的时间维度表现是“程序主义”,其空间表现则是“秩序主义”。 德国人严守秩序。有一谚语:“秩序是生命的一半。”德国人特别依赖和习惯于遵守秩序,离开了秩序就会感到焦虑和寸步难行。
这个秩序感首先体现在时间管理上。德国人不分男女老幼,人手一册《日程日历》,每天各时段的活动,乃至圣诞节做什么,一切日程提前计划,而不是临时即兴决定。
秩序主义在具体工作中则主要表现为流程主义,其空间表现,则是物品放置的条理性。无论是家庭中的杯子、碟子,还是领带、衬衣,乃至工作场所的文件、工具等物品,都摆放井然有序;否则便找不到东西。所以,加上德国人的洁癖,在德国企业无需推行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一切都在自觉之中。
今天的中国,尽管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但距离制造业强国甚远。面对诸多挑战,吸取德国制造业的精华,加上中国人的聪明与勤劳,相信,中国品质必将成为中国响当当的名片!